設計壓力容器時,一方面應重視不同結構的選擇比較,另一方面對與制造工藝密切相關的結構,設計者可以只提要求而將具體結構的設計交由制造方選擇處理,這一點對設計單位中對制造工藝不甚熟悉的設計者尤為重要。
現以焊接結構為例,標準( GBIT 150.3)中給出的焊接結構僅是提示性的,制造時可以參照但并非要求強制執行,實際上許多制造企業多年來已各自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常用焊接結構,除非特殊的接頭結構要求,設計者沒必要硬性規定坡口的型式、尺寸與角度,僅在圖樣上提出主要要求(如應全焊透或局部焊透)即可。
壓力容器的制造工藝包括原材料的準備、劃線、下料、彎曲、成形、邊緣加工、裝配、焊接、檢驗等。鋼材在劃線前,首先要對鋼材進行預處理。鋼材的預處理是指對鋼板、管子和型鋼等材料的凈化處理、矯形和涂保護底漆。
凈化處理主要是對鋼板、管子和型鋼在劃線、切割、焊接加工之前和鋼材經過切割、坡口加工、成形、焊接之后清除其表面的銹跡、氧化皮、油污和焊渣等。
矯形是對鋼材在運輸、吊裝或存放過程中所產生的變形進行矯正的過程。
涂保護漆主要是為提高鋼材的耐蝕性、防止氧化、延長零部件及裝備的壽命,在表面涂上一層保護涂料。
壓力容器在運行,工作壓力有規定,切忌超過高值。
安全附件很重要,齊全有效不能少,切忌損壞還使用。
定期檢測和校準,擅自拆卸不準為,切忌使用不合格。
壓力溫度和液位,經常檢查需到位,切忌異常未處理。
氣瓶漆色有規定,漆色分類要完好,切忌涂改來使用。
明火距離需十米,氧氣得五米,切忌存放有暴曬。
搬運氣瓶要輕放,吊運氣瓶有措施,切忌敲擊和碰撞。
氣瓶膠皮勿油污,校驗鋼印安全帽,切忌缺少阻火器。